441【七人背】(2 / 2)

这些都是北大科研部的同学,周赫煊凭借记忆弄出一些玩意儿,让他们帮着进行研发实验。

只见空地上放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,有模具、有炉子、有木料、有木炭、有风箱、有火药……零零碎碎的,一看就是那种最低级的小作坊器物。

学生们很快动起手来,一个小型的化铁炉被竖起。炉子外壁由薄铁皮制成,炉衬主要由黏土拌水涂抹,里头还加了少许耐火材料。

两个学生互相配合,将化铁炉和风箱连接起来,然后开始点燃木炭生火预热。待炉底的木炭全红时,学生们开始往炉子里加废铁,每下一层铁,就撒上少许石灰石,这是为了增加铁水的流动性,并方便稍后的清渣工作。

大概15分钟左右,铁水已经烧成,可以开始进行浇铸了。

在烧铁水的同时,另有学生已经制造好模具。模具是混合砂模,由75%的砂、15%的黏土、6%的锯末和4%的水,均匀搅拌灌入砂盒当中,通过炭火烘干即可。

只见学生们先是对模具进行预热,接着又在模内涂油,最后把铁水灌进砂模中,一颗手榴弹的弹壳便很快成型。

与此同时,另外两组学生,分别在制作手榴弹的木柄和拉火装置。

弹柄是在自制的车床上进行加工的,这车床属于全木质结构,连脚踏板都是木头做的,只有部分关键性零件为钢铁。

等所有程序全部搞定,接下来便是装药了。用纸斗把黑火药装入弹壳,用木棒将火药捣实,再用木棒压出雷管室即可。

然后是安装拉火装置,连接好拉火绳和拉火管,将拉火装置放在弹柄内,从相应的一端引出拉火绳,再栓上拉火环。为使拉火装置固定,需要先在四周用纸或者棉花塞好,再注入固定剂等待冷却。

最后一步便是组装木柄和弹壳,如果需要长期保存,可用白蜡密封防潮。

前前后后,制作一枚手榴弹只需用时50分钟,人力足够的话,可以同时制造多枚手榴弹。

这一整套的手榴弹制作设备,在后世有个响当当的名号——七人背!

当敌人来袭时,七个人就能背着设备转移。而且用料极其粗糙常见,如果没有石炭和木炭,甚至可以用玉米芯烧炭代替。

这玩意儿是共和国某位民兵发明的,后来被印刷成册,大力进行宣传推广。

只要是识字的聪明人,就能依靠小册子上记载的方法,利用废铁、木料和黑火药,成本低廉的大批量生产土制手榴弹,非常适合敌后游击队使用。

“试试威力!”周赫煊说。

一个学生拉动火绳,手榴弹尾部迅速冒烟,在抛出去数秒后,“轰”的一声炸开。

周赫煊跑过去查看情况,发现这玩意儿的威力很小,甚至连弹壳都没彻底炸碎,铁壳分裂成四五块散落各地。

毕竟便宜无好货,交给游击队使用足够了。

周赫煊准备把“七人背”印刷个几百本,让人秘密带到东北去,那边的抗日义勇军应该会很喜欢。在日军的团团包围下,捐款捐物都很难运送过去,那些抗日义勇军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土里土气的“军工技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