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、男儿志在四方(1 / 2)

李和恨不得仰天大笑,只要有口岸就好,虽然这时候老毛子离倒台还远,可不妨碍他去探路,先从加盟国开始,说不准还能有点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国际倒爷就是从加盟国开始的,八十年代初期在东欧攻城拨寨,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让中国人占领了匈牙利,捷克,波兰,保加利亚。

但是,地域相对狭小的东欧,满足不了中国倒爷们的胃口,最后一看老毛子病怏怏的,八十年代中期都一拥而上,带着大包的各种小商品去苏联,刚下火车,就在站台上,摊开包裹,带的小商品,不管是什么,呼的一下就卖光了,很多人大赚了一把,然后马上回中国再去进货....

1984年通常是特殊的一年,活跃在中国富豪榜单上的一批人基本都是声称在这一年开始创业的。

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&l倒爷&r。

1983年7月,义乌建造了中国最先进的小商品专业市场,上千个摊位。

在1983年前后,温州的家庭工业有十余万户,从业人员40万人,常年有十万人奔波于全国各地,推销产品和采购原料,有人用&l四千精神&r来形容这&l十万购销大军&r的艰辛:历经千辛万苦,说尽千言万语,跑遍千山万水,想尽千方百计。

在这些购销员的四海奔忙和穿针引线下,乐清、苍南等县日渐形成了400多个商品交易的集散地。

倒爷们找到了组织,商品流通流域发展的更加蓬勃,构筑出一张辐射农村及中小城镇的商品网络,在物流需求的诱发下,周边冒出数以千计的家庭工厂,最终形成&l前店后厂&r、&l双轮驱动&r的初级产业格局。

在老百姓看来,改革开放就是倒爷、交谊舞、万元户、包产到户、恢复高考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。

许多人挣钱已经挣得上瘾了,要使劲抠钱,兴奋劲根本停不下来,死了也要挣钱。

倒爷不但在国内活跃,还把目光转向了国外,成了国际倒爷。

于是许多人越过边境,东欧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身影。

这是最早的一批国际倒爷,但是还是没法跟后面的苏联倒爷相比。

1991年苏联的解体,俄罗斯的独立,彻底为中国倒爷打开了国际大门。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就象过江之鲫,稀里哗啦,蜂涌而出,远到俄罗斯淘金。

合法的,不合法的,老的,少的,男的,女的,南方的,北方的,有文化的,没文化的,半文盲的,可谓是形形色色,无所不有。

从远东的海参崴,乌苏里斯克,哈巴洛夫斯克,赤塔,伊尔库茨克,到中部的新西伯利亚,叶卡捷琳堡,从首都莫斯科到波罗地海之滨的圣彼得堡,中国人无处不在,无处不见。

大包小包的,就和逃难差不多,一车西瓜换一辆坦克,这不是传说。

现在这种倒爷越来越多,秀水街都快成了倒爷后仓库了,许多人的货在摊子上就是摆个样品,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让人一扫光。

而秀水街的货源都是形形色色,李和也没办法做到一家独大了,可照样不愁销售。

&l安排个时间,我跟那个人碰个头,随便找个地方就行。&r李和还是抵制不了发洋财的诱惑。

瘦猴点点头,&l那我知道了,没什么事,我就先走了。&r

门口又是一阵摩托车的轰鸣,一群小孩看的羡慕,又跟在后面追了老远。

午饭的时候,只有何芳跟李和,何芳问,&l我过几天就去报道了,没人给你做饭了,要不你去寿山那边吃吧。&r

何芳去的是新组建的大学做物理老师,新学校开头千头万绪,她需要及早去捧场的,这种天生的觉悟,她比李和灵敏多了。

李和笑着道,&l还不够麻烦的,我自己随便整点就行,左右饿不死我。你去那边住宿舍?&r

何芳想了想道,&l我先去看看,有宿舍就住宿舍,总比来回跑的好,那边离这有点距离,要多转一班公交。你一个人在家不能天天做面条吧?你如果不去寿山那边,你就自己买点菜,自己做得了。&r

&l算了吧,想想以前那会,想吃个白面都没有,现在能天天吃上,已经不知道是多大的造化。&r李和有感而发。

&l你终于说了句人话,你有的吃也就别挑剔了。&r何芳对李和挑食早就心生不满。

&r那不行啊,我挣这么多钱,不花了多冤枉,不能人死了,钱没花完。&l

晚上,他反复想着苏联贸易的事情,想的有点魔怔,反复睡不着。

第二天一早,他就骑着自行车往瘦猴家过去了。

瘦猴这阶段,天天紧张的不得了,马上媳妇就要生产,孩子不落地,心里就跟有个疙瘩一样,浑身不自在。

见李和过来心里也纳闷,一直跟他说了家里位置,从来也没见他来过,而且昨天才从他那里回来,能有什么事,不顾自家爹妈好奇的神色,就把李和迎进屋,&l李哥,给你泡杯茶?&r

&l大早上空肚子喝什么茶。&r李和没好气的说完后,又不禁的拍拍肚子,长胖的时候,没有一片五花肉是无辜的。

&l哥,你有事?&r瘦猴问。

李和道,&l那个东北人,你们知道在哪吗?本来我想让你跟着苏联探探路。&r

不过随即看到在院子里挺着大肚子的黄佳佳就笑着道,&l但是,现在你要做爸爸了,我想还是算了吧,还是不要出门的好。&r

&l好男儿志在四方,我媳妇生孩子也没事,我老子娘都在家呢。&r瘦猴有点舍不得媳妇,但是李和的事情他不得不办。新船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