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.第175章 大势(2 / 2)

北雄 河边草 1603 字 2022-08-10

他若是真信了李端的话,跟着他去了辽东,能不能回来可就两说着了。

要知道,当年那一刀,捅的可是让李靖痛彻心扉。

冬末,为了表彰自己的学生看待天下大势,比较有见地,李靖派人又给李破捎去了一些兵书和自己的笔记。

不过当面教导还是算了,只要李破字还写的那么丑,书读的还是那么少,他和李靖就不会有太多的共同话题。

而对于李破来说,虽然有着不少烦心事,但算起来,大业九年这个冬天,是李破过的最为舒心的一个冬天了。

等到年关,恒安镇官兵举营同欢。

李碧设宴,款待军中将领,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年。

而这一天过去,就是大业十年了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这一年,对于马邑来说,可不是什么好年景。

二月间,马邑突然便有流民作乱,还是在马邑郡丞附近,声势不小。

身在恒安镇的李碧和李破听到消息的时候,乱事已平。

马邑郡丞李靖,亲自率兵平乱,此战当中,尉迟恭终于脱颖而出,乱事平定下来之后,因军功,而授朝散大夫。

这场乱事在李破看来有点莫名其妙,郡城啊,有李靖坐镇,怎么会突然有流民作乱?

但接下来,郡丞李靖便以流民作乱为由,没有再派兵去河北,之后很快便为有功将士请功。

要说这场乱事有点突然,也没多少来由的话,那么北边传来的消息就非常正常了。

也许是突然注意到了,呀,隋人窝里反了,内讧的还挺厉害,突厥王庭的注意力终于从西域挪了回来。

而这个时候,西突厥已经在渐渐强盛的突厥王庭的压迫下,苦不堪言了,更重要的是,他们已经得不到大隋的帮助。

而突厥现在变得越发的强大了起来,没办法,中原战乱,很多人北投突厥,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突厥的实力。

到了大业十年开春,突厥骑兵的身影,开始频频出现在云中草原上,很快,突厥人便蔓延而来,将云中草原正式纳入了自己手中。

大隋已经废弃的北方边郡定襄郡就此易手,两国相持多年,形成的缓冲地带就此也不见了。

突厥人此时已可南望长城而牧马,到了这个时候,两国的战争其实已经不可避免。

至于统领大隋天下臣民,诸国来朝的圣可汗杨广,在大业十年做了什么呢,他有一半的时间,都行走在去往辽东的路上。

从四月末起兵,走到怀远镇的时候,已经是七月了。

没办法,途中各军军无士气,将无斗志,一路走,军卒一路逃散,杨广的车盖,经过辽东风雪的洗礼,和他的皇位一样,看上去黯淡无光,显出了破败之像。

二十多万人马,到达怀远镇时,只余十余万众,再到辽东城下,估计都不太可能了,辽东的天气,已经不允许隋军开战。

到了来护儿水军,攻下了卑沙城,进逼平壤。

而在北方边地,突厥人南下之势已显,带来的连锁反应完全是崩溃式的。

先是榆林马场,受到了极大的威胁,加上叛乱迭起,榆林马场不得不南下迁移。

而凉州马场,已经被白瑜娑叛军攻占。

几乎一夜间,大隋便失去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战马来源,只余马邑,雁门马场勉强还在。

大隋的边将们,多数还保持着起码的忠诚,都是严阵以待,胆战心惊的等待着战争的到来。

但所谓的义军们,却没那么多的顾虑,也可以说,他们最为渴望的一件事,就是得到突厥人的帮助。

每个能和突厥人互通消息的,第一时间,都会选择向突厥称臣,得到名义上保证。

在大业十年,马邑看上去更加陈静肃穆了起来。

此时,在晋地很多人看来,就算突厥人南下,也应该不会选择平静的马邑雁门。

平静意味着这些地方,还有着足以抗衡突厥人南下的力量。

也确实是如此,马邑,雁门,楼烦,加上晋阳,皆有坚城可守,虽说三征辽东,这些地方兵力已是大不如前,但只要募集府兵,绝对还有着一战之力。

但世事变幻,谁又能说的清楚呢?

而在大业十年三月,马邑郡丞李靖,密令恒安镇军轮番出塞,扫荡云中草原。

(查的资料太多,忘了李药王是第二次辽东之战,还是第三次才参战了,也不想回去查了,太麻烦,就当他是第三次辽东之战才参战的吧,反正,这个人作为李靖的哥哥,也挺悲剧的。)